大众网·海报新闻讯(通讯员 丁倩文)来势汹汹的疫情,不仅阻断了孩子们上学的脚步,甚至阻隔了他们外出玩耍的步伐。孩子们不能像往年一样举家团聚过春节,不能去亲戚家里走亲访友。截止到现在,已经到了四月初,孩子们已经呆在家里将近三个月了,孩子们该多么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而缺少小伙伴们陪伴的日子,又该是多么孤独啊!临近开学,该怎么为孩子们做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校集体生活中,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呢?就在老师们一筹莫展之际,学校组织观看了陈虹教授的为复学做好准备的心理讲座,简直就是雪中送炭,让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语文组积极行动,认真观看,在观看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陈虹教授积极语言 主题讲座内容,主要在三个方面:
如何让学生复课时有“热情”
陈教授说“热情”可以是有爱,有激情,有兴奋等,有乐观、全神贯注、精力充沛、善于相处等等的品质特征,具体可以分成三个行为维度,具体表格如下:
另外,陈教授特别提出复学之前,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要形成“一致性倾向”,对学生的“一致性倾向”越积极越好,教育策略也会倾向积极式,鼓励式,肯定式。
学生回到课堂,怎样就算“热爱学习”
宅家期间,学生的赖床,晚起等一些生活方式不必评价它的好坏,并不算是坏习惯,不要指责。
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热爱学习”包括:看书、听课、思考、研究、实践,掌握新技术、新话题、新知识。通常我们都会关注看书、写作业这样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上而忽视“思考和研究”这个层次。这里,陈教授也给出了“热爱学习”品质的行为及教师积极语言示例的表格: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学生的行为以及老师需要使用的积极语言,非常实用。另外,陈教授特别提醒我们让学生有学习幸福感是第一位的。要多引发学生积极情绪,让学生提高学习幸福感,这样更容易产生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再提高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在寻求方法上下功夫。
学生学习动机与教育者积极语言的关系
陈教授说,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都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又反过来受学生情绪状态、信念、兴趣、习惯等因素影响。而教育者的积极语言或消极语言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身为语文老师,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对照陈虹教授提到的五个语言层次进行自我检查,你会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间也常对个别孩子使用消极语言。对于陈教授建议的一些应该“不说”“少说”的话自己可能也说过。开学后,我们的语言更需要修炼。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孩子们三个月的“趴窝”生活,在家活动少,锻炼少,和小伙伴们疯跑疯玩的活动少。开学后,我们老师应该怎么办?请看陈教授来支招:可以设计一些展览,展示,或者演讲,甚至是跑跳的活动,让学生体力强起来,觉得又回到了学校特别好玩,特别有意思。别弄得死气沉沉,一开学就杀鸡给猴看,“先把学生整老实了再说”。陈教授的话为开学后和孩子们开学以后的相处,设定了基本的模式,指明了方向。“同学们,好久不见了,快,拥抱一下吧”。“天啊,你怎么变得那么懂事了”“哎呀,你真是小超人,都不知道累”等等,像这样激励性的积极语言,一定会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感到被认同,更感到精神振奋的让我们用热情的话语,助力学生开学后心理的复位。
陈教师的讲座,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正如在反思所言,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就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老师们,根据你对孩子的期望,别吝啬你赞美的语言,“给孩子一个美名,他会为此而奋斗努力!”